具備什麼樣的個人特色?

我希望能當一個能和學生有良好溝通的老師。師生的衝突常常是因為彼此的價值觀念差異所造成,我希望我能不帶任何成見的關心和了解學生的情形。想起以前國中的班導導師時間和數學課時間有時都拿來當與學生的談心時間,有些話到現在對我的影響還是很深。班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雖然那時候被她罵得很慘,但現在卻是和她感情最好的。我希望以後也能像這樣與學生之間有真誠的溝通,成為一個能讓人敞開心並信賴的老師。


對於教與學,你有怎麼樣的價值觀或看法?

教學者應該時時觀察學生的反應,能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例如當學生對某些課程表現出興趣缺缺的態度,這時教師應該思考若是課程內容本身無趣,要如何利用創意教學或將課程和他們有興趣的議題作結合來提起學生學習動機。

我覺得現在台灣的教育環境把上學變成「讀書」而不是「學習」。「讀書」只是將已有的知識通通裝進腦袋裡,學生思考的機會有限(我真的覺得我是上大學後才開始動腦),「學習」應該是對知識本身有熱情,並積極去獲取,動手動腦去探索未知的事物並從中得到成就感。我希望以後的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本身的樂趣。

你可以整合的教學資源是什麼?在哪裡?

教學資源不一定是硬體的,也可以是無形的資源。我的高中母校在台南,附近有一個台灣文學館,但是國文老師從來沒有帶我們去過,真的很可惜。我覺得可以常常帶學生走出教室,好好利用縣市內的展覽館資源,讓學生能拓展視野,讓知識不只侷限在課本中。

你可能常用哪一個所學的教學法?教學技巧?教學科技?為什麼?

 我希望能當一個能讓學生愛上英文的老師。我想最讓學生懼怕的應該是文法和寫作吧! 記得當年國高中時,大家最討厭上的就是文法考試和寫作文,因為老師千篇一律都是講解完後直接考試,讓我對教英文這件事停留並侷限在同樣的想像之中。但是,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原理課,和看完老師所拍的紀錄片「Our classroom, our Dream」之後,覺得不應該把教學限制在教室這個框架。我想我會常用合作教學法,在演示過後,激發出我很多想法,就算是上寫作和文法課,藉由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很活潑並且讓學生學到東西。

我覺得部落格是很好的管道,可以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更頻繁的互動讓。學生在上面分享他的作品,和同學之間也能彼此意見交流,互相學習。或許可以讓學生用網路寫英文週記,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文筆,另一方面教師也能更了解學生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sie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